【河南都市新闻网讯】(李俊锋 曹子龙)2005年,在祖国改革开放的浪潮冲击下,夏小俭从平舆县粮食系统下岗了,当时,她只有40多岁。她徘徊,她惆怅,她的后半生时间还长,她不能消沉,她没有退缩,她要用余生继续为社会做贡献,发挥后半生的光和热。
去广场散步,到公园散心,她看到了一个社会现象:六七十的老大爷用轮椅推着老婆在公园,在广场:也有老太太推着老爷爷在公园,在广场;也有年轻女子挽扶着妈妈在公园,在广场;还有的中老年男女拄着拐杖一瘸一拐的在公园,在广场......。夏小俭心生一念:要是能创办一个养老院,把这些老弱病残接进去,不仅能解除子女的后顾之忧,还能让这些老人,老有所养,老有所依,颐养天年。说干就干,认准了,就开始行动。她开始找有关部门的领导,申请有关材料,她的爱心行动得到了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注。手续很快批下来了,她把原古櫆镇位于安民路中段的一座破产的酒店租了下来,就是现在的“爱心养老院”。
走进大门,你会发现两旁有两副醒目大字:上联是:“为社会减负,为家人分忧;”下联是:“为老人解难,替儿女尽孝,”二十个金光闪闪的大字。这就是爱心养老院的宗旨和理念,夏小俭要用实际行动实践和践行这一诺言。
没有经验,不懂管理,她背着行囊先后去郑州,许昌,驻马店取经,去拜师学艺。为了尽快学到本领,她在驻马店市的一个养老院当服务员,一干就是半年。本领学成后,2010年5月1日,这所“爱心养老院”正式挂牌开业了。辛勤的付出,默默地奉献,得到了社会的支持,得到了各界的关心和认可,养老院发展很快,目前床位全部爆满。
夏小俭,一个普通的下岗女工,淳朴,善良,和蔼可亲都写在她的脸上。见人不笑不说话,工作兢兢业业,一丝不苟。她从未把自己当成什么“老板”或“院长”。她把自己当成普通一兵,和院里职工打成一片,整天忙上忙下,这屋看看,问问寒,那屋瞧瞧问问暖。更令人佩服的是我曾亲眼看到她为一个年近七旬的老太太擦屎接尿。有一次,一位姓崔的老太太生病发烧,儿女都在外地上班,一时间回不来。夏小俭亲自把老人送往医院:并亲自陪护了七天七夜,“闺女啊,你就是我的亲闺女”。老人病愈出院了,夏小俭也累病了,眼睛也熬红了。
更感人的事还在后头。
有一位年近七旬的退休女教师黄某某,四年前突发脑梗,昏迷了三天三夜,在县人民医院抢救过来后转到了郑州153部队医院,经多方救治,,命总算保住了,可落下了终身残疾,右上下肢瘫痪,且失去了语言能力,四年来,老伴为了伺候她,由于长期熬夜,高血压病犯了,腰椎间盘突出疼得直不起腰,两个儿子都在上班,没办法,经人介绍,送进了“爱心养老院”。为了更好的照顾她,夏小俭把她安排到自己隔壁,开始由于不习惯,天天哭,夜夜闹,每闹一次,夏小俭院长就起来一次,有时一夜竟闹十来回,夏小俭累病了,发烧,喉咙也发炎了,她都无怨无悔。经过了一个多月的精心照料,黄品荣老人不但不哭不闹了,而且笑容满面。开始家人和老伴去看她,她都哭着闹着要回家,后来再去看她,她笑的很灿烂。今年端午节那天,老伴把她接了回去,儿子买回了馄饨,可在家仅仅两个小时,她闹着要养老院,老伴说:“过节了,在家一天,晚上凉快了再去,她坚决不从,老伴只好又用轮椅又把她推到了“爱心养老院”,进院后她老伴感激地流着泪对夏小俭院长说:”闺女,你用什么魔力把你婶吸引到这种程度,她连节都不愿意在家过了,我要送你一面锦旗:爱心养老院,爱心不虚传。
有位叫李小霞的病号,是2010年入院的,女儿外出打工走失,夏小俭无偿照顾她长达九年之久。还有一位姓王的老人,儿子和儿媳离婚了,丢下了两个孩子无人照管。夏小俭不但按时按季节给他们买衣服,还掏腰包资助两个孩子上学。家住东皇庙乡的张某,老婆去世了,儿媳走了,丢下一个无人照料的孩子,夏小俭收留了,无偿带她三年,现已入学了,学费,衣服任然是夏小俭照拿。
无私的奉献,辛勤的劳动,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关爱:平舆五小的少先队员们来了,打扫庭院,为老人端茶倒水,捏腰捶背掏耳朵;武警支队的官兵来了,送来了沙发,被褥,凉席等;夕阳红老年艺术团来了,青年志愿者来了,端午节送来了粽子,糖糕等,中秋节送来了月饼,水果等;北京寺院的禅师们30多人开着车也来了,,送来了叁万多元的东西......。
前天,我们去采访夏小俭院长时,她有一个更大的举措开始实施了;在平舆背面买了100亩地,院墙已经拉好,不久的将来,一个上规模,现代化的“爱心养老院”将展现在众人面前,那可是一个千人床位的养老基地啊!
夏小俭,一个年过五旬的普通女工,干出了惊天动地的事业,她正如雷锋所说: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,为党,为社会做出了可歌可泣的贡献。
夏小俭,女中豪杰巾帼不让须眉,我们祝贺您,我们为您点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