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囤药了吗?”,随着全国多地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,加上全国多地放开了购药限制,不少民众开始自发囤药。这波线上线下囤药热潮,有人响应,有人跟风,但也有一些人保持观望:我真的需要囤药吗?答案是,可购买少量短期、日常急需备用药物,但没必要长期、大量、非理性囤药。更何况,药物都有保质期,存储也有一定的条件要求,保管不当容易变质,过多药物长期存放也容易造成浪费。
那么究竟该如何科学备药呢?
由于秋冬季也是流感高发的季节,流感可注意分阶段进行治疗,适当备药,按需服用。第一阶段病毒复制期:患者会出现打喷嚏、流鼻水、咽痒咽干、干咳不适等症状,需要进行及时抗病毒的治疗,此阶段可选用板蓝根颗粒、奥司他韦等药物。第二阶段免疫反应期:此时患者会出现恶寒、发热无力、头痛身痛等症状,便需要进行抗病毒和对症治疗,可选取布洛芬、感冒灵颗粒等按需用药。
第三阶段修复期:此时患者可能伴有感染引起的症状,如咳嗽、咽痛、口腔溃疡、鼻炎等,本阶段建议对症治疗,可以选用口炎清颗粒、氯雷他定等药物,按需服用。
当然,感染新冠病毒后,用药时一定要理智,合理用药,还要有些耐心,药物发挥作用要有一定时间。切记没有神药,没有特效药。更忌有病乱服药、无目的联合用药,反而容易产生药害。对抗新冠病毒的“主力”是自身免疫力。因此,囤药不如囤“好身体”。调整好身体状态,注意休息,适量多饮水,多吃新鲜水果蔬菜,保证营养的摄入,保持良好的情绪,提高机体免疫力,才是顺利度过感染过程的最重要因素。(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 陈永超)